好孤獨的一刻
攰
頭痛
無mood
逃得遠遠的
還有意思嗎
Jul 28, 2010
Jul 27, 2010
Jul 23, 2010
昨晚回家吃飯,電視又有節目談到「港童」,看著那些孩子,在過份的保護之下,永遠像個嬰孩,他們大概還沒有機會知道「愁」的滋味。
想著將來到世界的小生命,一方面很不想他成為這些無力自理的小孩,一方面又想著他將會生在一個看似充滿競爭,卻不過是講求效率而缺乏深度的社會,獨立思考會否反而成為了他痛苦的來源?
今早,在網上讀到一段,談及香港的年輕人:
「由於教書的緣故,我和年輕人接觸較多。讓我最擔憂的還是香港的年輕一代。他們從出生那天起,就被送上一條生產流水線,他們的一生早已被注定。這條流水線看起來安全可靠,但代價是,他們的創造性與想像力被資本被父輩被媒體被網絡劫持了,他們沒有好奇心,沒有視野,沒有讀書欲,沒有獨立性,沒有自我表達能力,是的,他們一無所有。」
然而我太明白,在香港擁有「好奇心」「視野」「讀書欲」「獨立性」這些與眾不同的東西,孩子其實是會很孤獨和寂寞。
希望回家,能叫他不孤單。
希望孩子會擁有真正的快樂,懂得為自己找尋幸福,而不是活在父母帶給他的幻覺之中。
想著將來到世界的小生命,一方面很不想他成為這些無力自理的小孩,一方面又想著他將會生在一個看似充滿競爭,卻不過是講求效率而缺乏深度的社會,獨立思考會否反而成為了他痛苦的來源?
今早,在網上讀到一段,談及香港的年輕人:
「由於教書的緣故,我和年輕人接觸較多。讓我最擔憂的還是香港的年輕一代。他們從出生那天起,就被送上一條生產流水線,他們的一生早已被注定。這條流水線看起來安全可靠,但代價是,他們的創造性與想像力被資本被父輩被媒體被網絡劫持了,他們沒有好奇心,沒有視野,沒有讀書欲,沒有獨立性,沒有自我表達能力,是的,他們一無所有。」
然而我太明白,在香港擁有「好奇心」「視野」「讀書欲」「獨立性」這些與眾不同的東西,孩子其實是會很孤獨和寂寞。
希望回家,能叫他不孤單。
希望孩子會擁有真正的快樂,懂得為自己找尋幸福,而不是活在父母帶給他的幻覺之中。
Jul 22, 2010
Jul 21, 2010
Jul 19, 2010
Jul 15, 2010
Jul 13, 2010
Jul 9, 2010
Jul 7, 2010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